独家视频:维吾尔儿童被集中洗脑

28 / 01 / 2019

在新疆,父母被关押的维吾尔族儿童被关在“爱心”幼儿园和“爱心”学校。他们被全日制集中管理,只接受汉语教育。平时,“爱心”幼儿园和学校铁门紧锁,墙上都用铁丝网围着,门禁管理严格。这些孩子几乎没有机会外出,他们一个月只能在视频通话中见到父母一次。据一幼儿园老师透露,这些孩子每次与父母见面后都哭。

“爱心”是中共当局为了向外界掩盖这种机构的性质而起的委婉的名字,这样的名称在新疆很普遍。

随着数以百万计的维吾尔人被关进新疆教育转化营,越来越多的儿童正失去父母的照顾,父母都被关押的家庭甚至有了专门的名称——“双收家庭”。

此前,《寒冬》已经报道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新城区的一座“收留园”的相关情况。“收留园”也是中国当局起的委婉的名字,实际上是收容父母被抓的维族儿童并对他们进行洗脑的地方。

该园于2018年8月投入使用,与一般学校不同,进入这所“收留园”必须在专门的安检房登记身分信息,随身物品需经过安检机检查。

戒备森严的岗哨,墙头带刺的铁丝网,密集的摄像头,宿舍楼的第一间房里还有头盔等防暴器具。宿舍里挂着中国地图,墙上到处是宣传标语“我是中国人”“我热爱我的祖国”“永远跟党走”等等。这样的布置似曾相识,让人想起教育转化营中的一些设施。

政府甚至还配备教官对这些年幼的孩子们进行军训。

虽然各项设施齐全,但这似乎并不能弥补孩子们失去父母陪伴的痛苦。

据“收留园”老师说,孩子们一到晚上就哭闹着要回家找爸爸妈妈,这让这些被政府强制调派来的老师颇为头疼。

一位老师说:“很多老师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。没办法,现在不管是汉族、维族,你话说不对了就‘学习’去,去‘学习’这是无期限的,家里啥都弄不成,娃娃没人看的就被送到这里面教育。今年这个政策就是这个样,维稳,不抓生产。”

一位曾经在博乐市一所类似性质的“福利院”工作的教师告诉《寒冬》,被安置在那里的200多名维族儿童情绪很不稳定,有的甚至要喝洗衣粉、吞鱼刺自残,还有的孩子问:“这里(指福利院)是监狱吗?”

一位新疆的狱警说:“在对待少数民族子女教育的问题上,政府给他们安排了强制性隔离教育,由公安警察任教官,强制维吾尔未成年人学习政府统一编排的汉语课程,让他们统一说汉语,吃猪肉、穿汉族服饰,按汉族的生活习惯,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,没有时间与外界接触,在这种高压强制型的教育下,这些少数民族的子女不知不觉就成了中共政府的顺民。”

2017年,类似的“爱心学校”和教育转化营在新疆大量出现。据知情人透露,仅洛浦县修建的“爱心”托儿所(1-3岁)就有11所,幼儿园(3-6岁)9所,初高中内设爱心全托班7个。新华幼儿园“爱心全托班”共收教150名1到3岁的幼儿,“玉都爱心幼儿园”共收教500多名3到6岁的儿童,洛浦县第三小学共有900多名7至16岁的“双收家庭”的孩子。仅洛浦县被集中管理的少年儿童就有2000名之多。

采访结束的时候,大批维吾尔儿童正被陆续送往察布查尔县的”收留园”,他们中最大的十七八岁,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岁。等待登记期间,他们表情复杂地望着远方,这也许是接受国家洗脑前最后的自由时光。

来源:寒冬 / 常新